创建知识星球社群 500 天,我有这 3 点心得。

Hello 各位晚上好。

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《你的另一个朋友圈「效率工具指北」》,介绍了我创建的一个免费的知识星球「效率工具指北」,现在已更名为与公众号同名的「效率工具指南」。

从去年 5 月份创建到今天,这个免费的社群已存在 510 天,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这个星球累计发布了 1233 条动态,大部分动态都是我发布的,少部分是社群内的群友发布的内容,比如他们的运动打卡、对产品的吐槽、或是推荐自己开发的一个产品等等。

加入这个星球的总用户数为 907 人,不过就像公众号一样,过度关注「关注数」这个数据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关注数并不等同于阅读数,这中间存在着打开率(打开比例)的问题。

我统计了一下最近 1 个月所有动态的平均阅读量——133,打开率为 14.7%,我觉得还是能接受的。

除了上面的数据,这里还要夸一下知识星球提供的一个功能「二维码分析」,在移动端生成加入知识星球的二维码时,可以为二维码添加「备注」,之后将二维码放到不同的渠道,就可以了解从不同渠道加入的用户数量。

简单说完了数据的问题,接下来我想说一下,运营这个免费星球的一些心得,以及我最近想到的一些东西:

运营知识星球的一些心得

  • 免费的知识星球是廉价的,人们不会珍惜免费得来的东西,毕竟有些付费的东西都看不过来了,哪还有时间分配给免费的东西?
  • 如何让星球内的用户活跃起来,有在星球内发布动态的动力,是一个大问题。有些星球使用物质激励的方式,比如现金奖励、星球内流通的虚拟奖励;有些星球采用「知行合一」的方式去影响用户,比如知识星球「辉哥奇谭读者群」的星主 @辉哥 将自己的运动打卡、碎片化想法、每日语音、每周语音发布到星球内,鼓励加入的读者可以采取类似的行为,加入这个星球最大的感受是——这里面不少读者都很活跃,整个星球每日 100+ 动态是家常便饭。
  • 知识星球不少用户可能都是这种状态:一开始兴冲冲加入知识星球了,但隔了两三天之后,可能就把加入星球这件事忘光了。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初次使用知识星球没有下载移动端的 App,不像是放在手机桌面的 App,网页版的产品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太短;另一方面是没有养成使用知识星球的习惯,习惯的养成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:你之前消费的内容形式的偏好(更喜欢看文章,还是更喜欢看视频)、你对自己喜欢的内容创作者发布新内容的期待程度等等。

关于使用习惯这一点,有位加入星球的用户是这么看的:

越难的事越能过滤人。

他说的这个观点,有一点点哲学的意思😂但说实话,多数时候打开知识星球 App 之前,我给打开知识星球这个行为设定的预期是:

我希望每次打开星球,都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,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图一乐,或者单纯地消磨时间。

flomo 和知识星球

之前看到 flomo 的创始人 @少楠 老师说过一句话,没找到原话,大意是:对于许多知识工作者而言,当他们离职的时候,随身带走的东西可能就是他们日积月累下来称之「经验」的东西,这些东西可能是存在于你的脑子,也可能是外化为你的笔记本上的笔记,或者是存放在你 flomo 里面的东西。

单纯从沉淀内容的用途出发,我觉得 flomo 和知识星球这两款产品有相通之处,唯一的区别在于:

  • flomo 更侧重个人的私密记录
  • 知识星球可以是一个人的私密记录(平台存在着内容审核的环节),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内容分享
  • flomo 支持批量导出内容,知识星球暂不支持批量导出

社群的一个理想状态

它能自发运行,不需要社群的管理者刻意引导群内的用户发言,用户会自发、主动地贡献内容。

去哪里寻找创作者?

根据创作者本身的 level 或者说咖位,创作者可以分为:

  • 头部创作者
  • 腰部创作者
  • 尾部创作者(臀部创作者)

还有根据创作的内容,按不同的领域进行细分:

  • 健身
  • 美食
  • 科技
  • 互联网
  • 产品
  • 个人成长
  • 读书
  • 职场
  • 技能学习

根据内容的创作形式,将创作者分为:

  • 图文内容创作者:知识星球目前大多的创作者应该都属于这一类
  • 播客创作者:播客节目「疯投圈」的两位主理人在知识星球上创建了一个买断制的知识星球
  • 视频创作者:B 站不少 Up 主都有建立交流群的需求,很多都使用 QQ 群

推荐一期播客节目

最后,给大家推荐一期我刚刚听完的播客节目《寻觅意义:做一些渺小而伟大的事情》,来自前面提到的 flomo 创始人 @少楠 老师最新的一期播客,给你或许有些浮躁的内心降降火:

欢迎关注

以上,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,希望能够对你有一点帮助。

公众号:效率工具指南